"咬文嚼字"的例子 古诗词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4 09:24:48

不太清楚你的问题呢,是这首么?
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??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??诗中的“绿”字用得巧妙,自古以来广为称道。据南宋洪迈(《容斋随笔》续笔卷八)记载,王安石先后用了“到”、“过”、“入”、“满”等十多个字,最后才选定这个“绿”字。那么,这个“绿”字究竟好在哪呢?原来这个“绿”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,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,有色彩感和动态感,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。
??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,也叫通感。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,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,吹面不寒,过耳无声的。现在用“绿”去描写它,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、感觉而为视觉,即见出春风的到来,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,一派生机,欣欣向荣,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。

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

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。什么叫苦吟派呢?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,不惜耗费心血,花费工夫。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。诗成之后,他热泪横流,不仅仅是高兴,也是心疼自己。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,如果那样,他就成不了诗人了。

有一次,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。那时正是深秋时分,金风一吹,落叶飘飘,那景色十分迷人。南岛一高兴,吟出一句"落叶满长安"来。但一琢磨,这是下一句,还得有个上句才行。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,一边骑驴往前走,一边念念叨叨。对面有个官员过来,不住地鸣锣开道。那锣敲得山响,贾岛愣是没听见。那官员不是别人,正是京兆尹,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。他叫刘栖楚,见贾岛闯了过来,非常生气。贾岛忽然来了灵感,大叫一声:“秋风生渭水。”刘栖楚吓了一跳,以为他是个疯子,叫人把他抓了起来,关了一夜。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,却吟成了一首诗《忆江上吴处士》:

“闽国扬帆去,蟾蜍亏复圆。

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

此处聚会夕,当时雷雨寒。

兰猱桡未返,消息海云端。